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推荐新闻

体育就是一种教育

发布者:体育系  发布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341

 

     青少年体质从来就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每次相关新闻出来,总能让人们感叹复唏嘘。前一阵子,北京市地坛小学足球队在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少年迪纳摩队进行的一场足球友谊赛中以0比11惨败,迅即引起舆论大哗,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可以看到,中国学生比对方高出了一头多。此事没过多久,南方某地的一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上,有学生没跑几步路便累得气喘吁吁、瘫倒在地。两件事叠加在一起,让许多有识之士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现状忧心忡忡,央视名嘴白岩松甚至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客观地讲,大家的忧虑并非多余。虽然这两件事都很极端,有关各方在事发后也急忙辟谣,一通解释,但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乃不争之事实。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2005年,7至19岁的青少年中,我们除了14岁、17岁女生身高略高于日本之外,其他男女各项指标全部落后。今年9月公布的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虽然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仍在上升,在7至22岁城市男生群体中,肥胖率达13.33%,超重率达14.81%,相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和1.56个百分点。此外,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在下滑。监测结果显示,相比2005年监测数据,我国19至22岁大学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进一步下降。

  青少年体质的下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恐怕还是体育教育的缺失。据统计,日本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初、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数字是冰冷的,但常常最能说明问题。德智体全面发展,我们也讲了几十年,但实际生活中,体育并未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这和学生无关,主要取决于环境。环境有大有小,小环境是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升学率,体育课则可有可无;大环境是,中国体育过分重视竞技层面的争金夺银、为国争光,体育未能真正回归社会,回归普通的人群——不独青少年如此,成年人亦然。我们的社会也不能说体育氛围就不浓厚,但观看比赛、谈论比赛和亲自参加体育运动完全是两个概念。和美国做个比较,人家不仅是奥运会上表现好,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全民健身更好,高中阶段便有各种完善的全国性体育联赛,像高中篮球联赛、高中橄榄球联赛、高中棒球联赛等,不仅学生积极参与,关键场次电视台还要进行全美直播,科比、詹姆斯等超级明星都是从高中联赛中走出来的。有这样的大环境,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就不是什么难事,青少年体质也不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体育从来就离不开教育,甚至毋宁说,体育就是一种教育——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所言。他在2010年谈到为何要举办青奥会时说:“国际奥委会的职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主办体育赛事。我们同样应该肩负起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教育的责任,因为体育就是一种教育。”

  2014年青奥会将在我国南京举行,本月20日,南京将迎来青奥会倒计时1000天。希望青奥会的举办能让“体育就是一种教育”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体育融入教育,不仅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必然。

 

                                                    消息来源:工人日报